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
1、 食物 2、 食品 3、 食品工业 4、 食品工程 5、 食品加工 6、 食品保藏 7、 食品保鲜 |
第一章 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及其保鲜 |
1、 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 2、 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 3、 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 4、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 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① 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② 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具有酸、甜、苦、涩等味道。花青素的存在可使果蔬形成不同的颜色。。③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构成,对细胞起着保护和巩固的作用。 6、 果蔬组织:多细胞植物的各个细胞,因功能上的分工而发生形态、构造上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生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为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通常根据它们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后熟组织:①分生组织: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依其性质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组织、初分组织和次分生组织。②成熟组织:为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由于其功能、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7、 果蔬的耐贮性和抗病性:耐贮性是指果蔬在一定贮藏期内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显不良变化的特性;而抗病性则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 8、 呼吸作用:果蔬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在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地氧化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一部分维持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果蔬收获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 9、 呼吸强度:是果蔬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以1公斤水果或蔬菜1小时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毫克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吸入氧的毫升数来表示。果蔬在贮藏期间,控制果蔬正常呼吸的最低呼吸强度,是保证果蔬贮藏期限的关键。 10、 呼吸商:也称为呼吸系数,是果蔬呼吸特性的指标,即水果蔬菜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Vco2)与吸入的氧气(Vo2)的容积比。用RQ表示: 11、 呼吸漂移:是指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的现象,有的果蔬会出现漂移高峰值即呼吸高峰。 12、 果蔬的后熟: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后熟作用是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13、 果蔬的衰老:是指一个果实已走向它个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开始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 14、 果蔬的催熟:利用人工方法加速后熟过程称为催熟。加速后熟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及促进酶活动的物质。 15、 “发汗”:是指果蔬在贮藏过程中,有时可见果蔬表面凝结水分的现象。发汗的原因是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过多的水蒸汽从空气中析出而在物体表面凝成水珠。果蔬的发汗,不仅标志着该处的空气湿度极高,也给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良好的条件,引起果蔬的腐烂损失。防止出汗的措施是调节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 16、 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这些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这就是休眠。植物在休眠期间,新陈代谢、物质消耗和水分蒸发都降到最低限度。 17、 发芽:休眠的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迅速发芽生长,其组织积贮的营养物质迅速转移,消耗于芽的生长,本身则萎缩干空,品质急剧恶化,以至不堪食用。 18、 水果原料的成熟度与采收:水果都是以果实供食用,根据果实的成熟特征,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采收成熟度、加工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① 采收成熟度:果实到了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已充分膨大长成,绿色减退或全退,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这时采收的果实,适宜长期贮藏和长途运输以及作果脯类产品的原料。② 加工成熟度:这时果实已经部分或全部显色,虽未充分成熟,但已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当地销售、加工及近距离运输的果实,此时采收质量最佳。③ 生理成熟度:通常也称为过熟。此时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的阶段,果肉中的分解过程不断进行的结果,使得风味物质消失,变得淡而无味,质地松散,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过熟的果实不适宜贮藏加工,一般只适于采种。 19、 蔬菜的成熟度与采收:蔬菜的采收成熟度难一致,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蔬菜的成熟度:① 蔬菜表面色泽的显现和变化;② 坚实度;③ 糖和淀粉含量等。 20、 肉:动物屠宰后所得的可食部分都叫做肉。肉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等。 21、 肉的肉质、嫩度和韧性:肉质(Texture)是指用感官所获得的品质特征,由视觉因素和触觉等因素构成。通常所说的“口感”是通过口腔内的牙、上腭、舌等感觉到的肉的软硬、弹性、脆性、粘度等的综合印象。肉的嫩度是指肉入口咀嚼时组织状态所感觉的现象。与嫩度相矛盾的是肉的韧性,指肉被咀嚼时具有高度持续性的抵抗力。 22、 肉的组织结构:在肉制品加工中,肉可理解为胴体,即动物在放血致死后,去毛或皮、去头蹄和内脏后剩下的部分。包括(1)肌肉组织:是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动物体内的比例依不同种类,不同品种而有所不同,通常在畜类中肌肉组织所占的比例约为胴体的50%~60%;(2)结缔组织:是由纤维质体和已定形的基质所组成,深入到动物体的任何组织中,构成软组织的支架;(3)脂肪组织:是决定肉质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由退化了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所组成,多分布在皮下、肾脏周围和腹腔内;(4)骨骼组织:是动物的支柱,形态各异,均由致密的表面层和疏松的海绵状内层构成,外包一层坚韧的骨膜。骨腔内的海绵质中间充满了骨髓。 23、 屠宰:是将活的畜、禽杀死并加工成为原料肉的过程,这种原料肉常称为胴体。 24、 肉的僵直:动物死后,肌肉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僵直现象,即出现肌肉的伸展性消失及硬化现象。肌肉的僵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肌肉延伸性的消失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称之为迟滞期,随后,延伸性的消失迅速发展,称之为急速期;最后延伸性变得非常小,称之为僵直最后期。 25、 肉的成熟:死后的牲畜在僵直后,其肉就开始逐渐变松软,这样的变化称之为僵直的解除或解僵。开始解僵就进入了肉的成熟阶段。 26、 肉的腐败:肉的腐败是肉成熟过程的继续,实际上是由外界感染的微生物在肉类表面繁殖所致。肉的腐败将使蛋白质和脂肪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外,肉的外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色泽由鲜红、暗红变成暗褐甚至墨绿,失去光泽而显得污浊,表面粘,并会产生腐败臭气,甚至长霉。腐败的肉完全失去了加工和食用的价值。 27、 乳和乳制品:乳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子代而从乳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理作用与胶体特性的生物学液体,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乳制品是指以乳为原料,利用全部或部分成分,通过各种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产品。 28、蛋:蛋是由蛋壳、蛋白、蛋黄三个部分所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蛋中所占的比重与家禽的种类、品种、年龄、产蛋季节、蛋的大小及饲养有关。 |
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
1、 食品热处理 2、 工业烹饪 3、 焙烤 4、 油炸 5、 热烫 6、 热挤压 7、 热杀菌 8、 湿热杀菌 9、 常压杀菌 10、 高压蒸汽杀菌 11、 高压水煮杀菌 12、 空气加压蒸汽杀菌 13、 火焰杀菌 14、 热装罐密封杀菌 15、 预杀菌无菌装罐(包装) 16、 DT值(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 17、 TDT值(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18、 F值 19、 Z值 20、 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 21、 酸性食品(Acid food) 22、 低酸性食品(Low acid food) 23、 酸化食品(Acidified foods) 24、 罐头冷点 25、 热力致死时间 26、 阿累尼乌斯方程 27、 温度系数Q值 28、 非热杀菌 29、 超高压(UHP)杀菌技术 30、 高压脉冲电场 (PEF) 杀菌 31、 脉冲强光杀菌 32、 磁力杀菌 33、 感应电子杀菌 34、 半导体光催化杀菌 35、 超声波灭菌 36、 紫外线杀菌 37、 电阻杀菌技术 |
第三章 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
1.食品的低温处理是指食品被冷却或被冻结,通过降低温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目的的过程。 2.冷却又称为预冷,是将食品物料的温度降低到冷藏温度的过程。 3.空气冷却法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冷却食品物料。空气来自制冷系统,进入冷却室,一般采用鼓风机使冷却室内的空气形成循环,保证温度均匀。 4.真空冷却法是使被冷却的食品物料处于真空状态,并保持冷却环境的压力低于食品物料的水蒸气压,造成食品物料中的水分蒸发。 5.水冷却法是将干净水(淡水)或盐水(海水)经过机械制冷或机械制冷与冰制冷结合制成冷却水,然后用此冷却水通过浸泡或喷淋的方式冷却食品。 6.冰冷却法是采用冰来冷却食品,利用冰融化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食品物料的温度。 7.冷却过程中的冷耗量是指冷却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散热量。 8.低温冷害是指当冷藏的温度低于果蔬可以耐受的限度时,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使果蔬出现病变,果蔬表面出现斑点、内部变色(褐心)等 9.回热:冷藏食品在冷藏结束后,一般应回到正常温度进行加工或食用。温度回升的过程称为冷藏食品的回热。 10.冻结点(Freezing point) 11.低共熔点 12.冻结过程 13.冻结曲线 14.冻结速率(Freezing velocity)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度或冰锋的的前进速度。 15.空气解冻法 16.水或盐水解冻法 17.冰块解冻法 18.板式加热解冻法 19.微波解冻法 20.高压静电解冻法 21.板式冻结法(Plate freezing)是最常见的间接接触冻结法。它采用制冷剂或低温介质冷却金属板以及和金属板密切接触的食品物料。这是一种制冷介质和食品物料间接接触的冻结方式,其传热的方式为热传导,冻结效率跟金属板与食品物料接触的接触状态有关。 22.直接接触冻结法又称为液体冻结法(Liquid freezing),它是用载冷剂或制冷剂直接喷淋或(和)浸泡需冻结的食品物料。可以用于包装和未包装的食品物料。 23.TTT是指时间-温度-品质耐性(Time-Temperature-Tolerance),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的程度。用以衡量在冷链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允许的贮藏期),并可根据不同环节及条件下冻藏食品品质的下降情况,确定食品在整个冷链中的贮藏期限。 |
第四章 食品的干燥 |
1.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2.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反映食品物料中水分活性与水分含量关系的平衡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一般呈S形,非线性)。 3. 空气的相对湿度 4. 湿(干)球温度 5. 温度较高的气体其所含水蒸气也较多,将此气冷却后,其所含水蒸气的量即使不发生变化,相对湿度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相对rh达到100%饱和,此时,继续进行冷却的话,其中一部分的水蒸气将凝聚成露。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 6. 干燥曲线:是干燥过程中食品物料的平均湿度W脱(整体湿度)和干燥时间(t)间的关系曲线 7. 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过程单位时间内物料湿度的变化(dW脱 /dt),与该时间物料湿度W脱的关系曲线 8. 食品温度曲线:是干燥过程食品物料温度(t食)和干燥时间(t)的关系曲线 9. 表面硬化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 10. 物料内多孔性的形成:快速干燥时物料表面硬化及其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物料成为多孔性制品。 11. 晒干:利用太阳光的辐射能进行干燥的过程 12.风干:利用湿物料的平衡水蒸气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差进行脱水干燥的过程。 13.流化床干燥是另一种气流干燥法,干燥物料由多孔板承托。干燥过程物料呈流化状态,即保持缓慢沸腾状,故也称沸腾床干燥。 14. 喷动床干燥又称喷泉床干燥,利用气体夹带使物料形成循环运动,在干燥器的扩大部分物料呈沸腾状态进行干燥,可用于干燥、造粒、冷却、混合、粉碎以及反应等过程。 15. 传导干燥是指湿物料贴在加热表面上(炉底、铁板、滚筒及圆柱体等)进行的干燥 16. 回转干燥又称转筒干燥,多用于含水分比较少的颗粒状物料干燥。 17. 真空干燥是指在低气压条件下进行的干燥。 18 . 红外及远红外干燥也称热辐射干燥。是由红外线(包括远红外线)发生器提供的辐射能进行的干燥。 19 . 微波干燥:利用微波在食品材料中的穿透性、吸收性,使食品电介质吸收微波能,在内部转化为热能,从而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20. 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是指干燥时物料的水分直接由冰晶体蒸发成水蒸气的干燥过程。 21. 干制品的压块是指在不损伤(或尽量减少损伤)制品品质下将干燥品压缩成密度较高的块砖。 22. 复原性 |
第五章 食品浓缩和结晶 |
1.自然起晶法 2.刺激起晶法 3.晶种起晶法 4.晶核的形成速率(Nucleation rate) 5.晶体生长 6.结晶速率 7.冷却法结晶 8.蒸发法结晶 9.真空结晶法 10.冷冻浓缩是利用冰和水溶液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的一种浓缩方法。 11.超滤 电渗析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种特殊膜(称为离子交换膜)对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阴、阳离子与其溶剂分离。 |
第六章 食品的微波处理技术 |
1.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常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穿透深度 3.功率穿透深度De 4.半功率穿透深度D1/2 5.微波干燥 6.微波膨化 7.微波解冻 |
第七章 食品的辐射保藏 |
1.食品辐照是指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操作过程。 2.同位素 3.放射性同位素 5.放射性比度 6.吸收剂量: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 7.剂量率是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 8.剂量当量是用来度量不同类型的辐照所引起的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单位为希(沃特) |
第八章 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 |
1.腌渍保藏是指让食盐或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其水分活性,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获得更好的感官品质,并延长保质期的储藏方法。 2.干腌法又称撒盐腌制法,它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食品表面擦透,使之有汁液外渗现象(腌鱼时则不一定先擦透),然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层间还均匀地撒上食盐,依次压实,在外加压力或不加压力的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由于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干腌法。 3.湿腌法又称为盐水腌制法。它是将食品原料浸没在盛有一定浓度食盐溶液的容器设备中,利用溶液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使腌制剂均匀地渗入原料组织内部,直至原料组织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腌制方法。 4.注射腌制法是进一步改善湿腌法的一种措施,为了加速腌制时的扩散过程,缩短腌制时间,最先出现了动脉注射腌制法,其后又发展了注射腌制法。 5.发酵通常是指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糖类或近似糖类物质的分解。 6.烟熏是在腌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的方法。它可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并能延长其储藏期。 7.冷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的温度不超过22℃的烟熏过程。 8.热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超过22℃的烟熏过程称为热熏 9.液熏法又称为湿熏法或无烟熏法,它是利用木材干馏生成的木醋液或用其他方法制成烟气成分相同的无毒液体,浸泡食品或喷涂食品表面,以代替传统的烟熏方法。 |
第九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
1.化学保藏 2.防腐剂 狭义 3. 生物防腐剂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物质,也称天然防腐剂,是食品防腐剂开发的主要方向。 4.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 5.脱氧剂又称为游离氧吸收剂(FOA)或游离氧驱除剂(FOS),是一类能够吸除氧的物质。 |
第十章 食品的包装 |
1.食品包装是指用合适的材料、容器、工艺、装潢、结构设计等手段将食品包裹和装饰,以便在食品的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保持食品品质或增加其商品价值。 2.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包装食品的一切材料,包括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及各种复合材料以及由它们所制成的各种包装容器及辅助品。 3.包装容器是指将食品完全或部分包装,以作为交货单元的任何包装形式,也包括包装纸。 4.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5.陶瓷是利用自然界的粘土(陶土)等材料,经加工调制成形、干燥、装饰和施釉、烧制而成的器物。 6.无菌包装是指将预杀菌(无菌)的产品在无菌条件下充填到无菌的包装容器中,随后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包装密封(封口)的全过程。 7. 罐头的二重卷封通常靠头道卷封(使罐盖卷曲边和罐身翻边相互钩合)和二道卷封(将罐盖身钩紧压在一起,并将盖钩皱纹压平,使密封胶很好地分布在卷边内)组合的二次卷边操作来完成。因此也称为二重卷边。 |